深圳軟件外包可西進歐洲
未來3年,歐洲IT市場規模高達5000億歐元。在昨日召開的軟件與信息服務高峰論壇上,全球IT行業咨詢研究領軍企業美國GARTNER公司資深副總裁級分析師表示,歐洲是世界上最大的IT服務市場之一,建議深圳軟件外包企業將關注點從美國、日本適度轉向歐洲,加快開發歐洲市場。
GARTNER調查顯示,2009年至2013年全球軟件服務外包復合增長率在14%-21%,中國將有望與印度同處于承包方第一集團的地位。目前,中國加速推進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,已在21個城市建立了軟件服務外包基地。深圳與北京、大連等五城市居軟件服務外包一線城市之列。統計顯示,2009年深圳軟件園核心骨干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超過500家,軟件與服務銷售收入1333億元,占全市軟件與服務外包收入的87.8%,軟件與服務外包出口50.8億美元。
GARTNER的研究咨詢涉及IT所有產業鏈,客戶八成多全球500強公司。在昨天的論壇上,該公司咨詢師表示,許多中國供應商非常了解美國和日本市場,但對歐洲市場并不熟悉,實際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IT服務市場之一。據調查,未來三年美國市場規模在7000億至9000億美元之間,歐洲市場規模則為5000億歐元。該分析師建議,深圳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如果選擇歐洲為目標市場,首先可選擇德國、法國、英國等需求旺盛的國家,多了解這些國家的市場資訊、競爭格局和IT發展趨勢,同時還可實地調研,了解哪些服務可能成為熱點。
分析師同時提醒深圳企業,作為服務提供商,要時刻注意發包方國家政策的調整,多關注發包方是如何評估安全因素,有效的發包方在評估和選擇過程中會有哪些要求。同時,企業要學會進行“交易最有效點”的分析,從而制定相應策略,更好達到潛在客戶的要求。對于當前的歐債危機,該分析師認為不會影響IT業的發展,并樂觀表示全球IT業處于回暖過程中。
市軟件園管理中心主任徐少禹告訴記者,深圳軟件企業目前很少承接來自歐洲的訂單,主要是企業對歐洲規則不太熟悉,而歐洲發包方也不太了解深圳乃至中國IT企業的真正實力,不敢把訂單發給深圳企業。他說:“之前深圳企業在承接美國訂單上增長乏力,市政府專門赴北美進行了兩場專場推介,系統推出深圳外包品牌形象,隨后深圳接收美國的訂單量一路增長?,F在,深圳企業與歐洲市場之間相互不了解,政府應該聯合相關部門,組織企業赴歐洲推介,讓歐洲企業更好了解深圳IT企業的水平并不亞于印度。”在論壇現場,深圳知名外包企業福瑞博德負責人吳衛明表示,公司目前80%的訂單來自美國,如果歐洲市場向好,接下來可能在英國設立辦事處先試試看。
未來三年美國市場規模在7000億至9000億美元之間,歐洲市場規模則為5000億歐元。